理学院博士生李东霞荣获Grünwald-Letnikov最佳学生理论文章奖
在法国波尔多大学举办的第12届国际分数阶微分及其应用国际会议(ICFDA2024,July9-12,UniversityofBordeaux,France)上,理学院数学系李常品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李东霞荣获Grünwald-Letnikov最佳学生理论文章奖(Grünwald-LetnikovAwards:BestStudentPaperstheory),这是继李常品教授团队在第6届国际分数阶微分及其应用会议(ICFDA2012)上荣获Riemann-Liouville理论文章奖(Riemann-LiouvilleAward:BestFDAPaper(theory))之后获得的又一...
2024.07.15
材料学院博士生宋涛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成果
近日,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宋涛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能源材料顶级期刊《AdvancedEnergyMaterials》(影响因子:24.4)发表题为“Renewingfundamentalunderstandingofionictransportininorganiccrystallinesolid-stateelectrolytesfromtheperspectiveoflatticedynamics”的论文。上海大学为第一单位,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和江苏师范大学林雨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还包括上海大学王达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倩栎教授和丰...
2024.07.09
理学院冷岗松教授获保罗•厄尔多斯奖
2024年7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15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5)上,理学院数学系冷岗松教授获颁2020年度世界数学竞赛联盟(WFNMC)保罗•厄尔多斯奖(PaulErdősAward)。颁奖仪式原定于2021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期间举行,但因故推迟,于2024年7月在悉尼召开的ICME-15期间举行。世界数学竞赛联盟(WFNMC)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下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84年,致力于...
2024.07.09
材料基因院黄健研究员与厦门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
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黄健研究员和厦门大学黄小青教授团队等国内外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结合提出了一种结合硒封端和硒介导的柯肯达尔效应(SKE)的通用策略,用于制备具有有序多层纳米结构的多组分胶体纳米晶体(NCs),组分范围从单一到五元。基于此策略通过小分子辅助的湿化学法,制备合成了64种铂基纳米粒子。研究发现,在纳米粒子成核生长过程中,由于硒封盖效应以及金属-硒键合强度的差异,硒酸分子能够有效地抑制其...
2024.07.09
香港浸会大学-上海大学联合哲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6月25日,香港浸会大学-上海大学联合哲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大学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系、上海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智能社会与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哲学系的50余位师生参加。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叶海涛教授为本次研讨会致辞。他回顾了上海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前期的紧...
2024.06.29